![]() |
![]() |
![]() ![]() 海南楼市过端午:龙舟竞渡 粽味飘香
当然,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。海岛先人,端午时节,扛起龙舟,奔向大河,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。海南明代名贤丘浚和女诗人冯银,都有诗描绘海南龙舟争渡的盛况。"寒食清明都已过,枝上榴花红朵朵,龙舟击浪去如飞,鼍鼓喧天捶欲破。"(丘浚《归田乐》)"端阳况渡古风存,疾较飞凫迥出群。棹起浪花飞作雪,竿飏旗彩集如云"(冯银〈端阳况渡〉)。他们的诗,描绘了一幅声情并茂、色彩浓郁的南国端午风情画。 ![]() 海南端午赛龙舟习俗大抵于宋代从闽浙传入,经历代成俗。文昌的清澜港、文昌河,琼海的博鳌港,澄迈的金江、盈滨岛,海口的南渡江等处都是海南岛内有名的龙舟竞赛地。每逢端午节,这些地方人山人海,锣鼓喧天,人们不约而同地集结到江河边观看比赛,为各自村庄代表队助威,场面热闹壮观,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。 ![]() 近年来,赛龙舟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业的体育竞技赛事。海南赛龙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吸引了众多大型赛事前来落地举办。2012年2月22日,中华龙舟大赛海南•万宁站开赛,来自海南、广东、四川、福建、吉林、香港的16支队伍参加了本站比赛。 随着参加各种专业比赛,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比赛交流,海南赛龙舟运动将会越来越专业,端午赛龙舟也将越来越有看头。 粽子飘香 海南端午饕餮盛宴 “粽子香,香厨房。艾叶香,香满堂。桃枝插在大门上,出门一望麦儿黄。这儿端阳,那儿端阳,处处都端阳。”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。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,粽子是以米包着肉、花生、蛋黄及其他材料,再以粽叶包裹。 ![]()
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,当时主要有两种粽子,用菰叶(茭白叶)包黍米成牛角状,称“角黍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,称“筒粽”。到晋代,端午食粽子成为全国性风俗,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”,这是西晋周处所作《风土记》一书中的明确记载。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,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,称“益智粽”。到了唐代,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。唐人姚合“渚闹渔歌响,风和角粽香”的诗句,反映了当时食粽之普遍。宋代时,出现了用“艾叶浸米裹之”的“艾香粽子”。元代的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,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。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,附加料已出现豆沙、猪肉、松子仁、枣子、核桃,品种更加丰富多彩。今天流行的“火腿粽子”则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。 其实在海南,粽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食品,海南人做的粽子比较精致,以咸肉粽为主,煎粽、煮粽、蒸粽品种多多。总觉得海南粽子特别“霸气”,外观上与内地的粽子有所区别,一般呈方锥形,重在半斤左右。米为精白纯正的糯米,馅料有猪肉、咸蛋黄、虾仁等,再配以各种配料腌制,做出来的粽子软绵、浓香、味透、馅多,食而不腻,回味无穷。海南粽子中,不同市县所产粽子又各有特色。 定安的黑猪肉粽蜚声岛内外,其选用的黑猪肉肉质厚实、嫩滑且没有腥味,与糯米很好地相辅相成,粽子绵软糥香,馅肉富有嚼劲,比平时吃的肉粽少了些油腻感,多了些清甜,让吃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;洛基粽,是儋州粽子里的佼佼者,除传统海南粽子所需的配料外,还加入了咸鱼肉,肉质香松、清香甘醇、口齿留香;三亚的粽子或许名气不似定安肉粽那般大,但它的味道植根在人们的成长里程中,愈久弥香,与定安肉粽和儋州洛基粽相比较,就形状而言,前两种粽子属于 “锥粽” ,而三亚粽子既有“锥粽”又有“筒粽”; 从海南岛海拔最高的五指山上采来新鲜粽叶,从屯昌运来当地的著名黑猪肉,从澄迈九龙溪取来营养十足的鸭蛋……将这些材料加上糯米做成一个个粽子,再放入锅中高温煮上12个小时,这就是瑞溪粽子,咬一口,油而不腻。 |
Copyright © 2009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成都立都焊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:86-028-83595212 13438023681 传真:86-028-83595212 Email:969312056@qq.com 公司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建设路2号 技术支持:觅石互动 蜀ICP备2023021797号![]() |